来华留学生实习工作机会探讨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 简称 GATS) , 在教育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方式中, 境外消费( 留学生教育) 是最具产业化性质的教育形式,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1950 年, 罗马尼亚的 5 名学生成为我国第一批来华留学生以来, 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有 50 多年的历史。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认为, 当前我国来华留学 生教育发展呈现四个趋势: 一是数量增长迅速。从 1978 年的 1.26 万人增至 2005 年的 14.1 万。二是自费生比例 提高。目前自费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 92% 。三是生源地不断扩展, 从原来的东欧国家扩展到目前的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韩国、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列居前列。四是专业学位层次大大提高, 从短期培训到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历教育, 从过去单纯学习中文、中医等传统学科扩展到理、工、农、医、人文、社 科 、经 济 、管 理 、法 律 、艺 术 等 学 科 。 一、实习工作机会成为国际教育的新亮点 在 2007 年 3 月举办的第 12 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 全球 200 多所院校在上海展开了新一轮的生源 争夺战,“海外实习工作机会, 能够提高职场竞争力”的留学项目成为各国教育的新卖点。美国颁布新规定允许 外籍留学生在每一级的高等教育结业后, 都能有一个为时 12 个月的实习机会, 如果留学生再留下来攻读硕士 学位, 等硕士学位结业后, 仍可以再申请另一次 12 个月的实习; 英国打出就业牌, 推出国际毕业生计划, 该计划 允许毕业于受承认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取得任意专业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的留学生, 毕业后均可在英国实习工 作一年, 没有任何成绩限制。拿到 6 个月以上学生签证的学生, 每周打工时间可由原来的 15 小时提高到 20 小 时; 法国将在 8 月 26 日实施的新移民法中, 规定赴法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生第二年起可获得多年居留 证, 并且欢迎留学生毕业后留在法国实习和工作, 学生可在法国多停留 6 个月用来找工作。法国的高等商学院、 工程师学院、职业教育学院以及大学里的高等专业文凭提供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机会。同时改变实习在学习 阶段的传统做法,实行不间断的实习制度, 其中每周 3~4 个小时的责任实习; 苏格兰政府推出的招贤纳才计 划, 该计划是指留学生在苏格兰学习期满后, 不办工作许可证即可在苏格兰工作两年, 且没有行业限制。如果 这项计划的参与者选择自我创业, 同时符合相关条件, 创业者可以获得 1000 英镑的启动资金, 苏格兰行政院下 属的咨询服务中心还可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 荷兰推出每个留学生都有实习机会, 商务类专业的学生甚至有一 年的实习期, 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到美国的大公司实习。如果实习期间表现优秀, 荷兰企业会自动与学生签约; 此外, 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院校也提供带薪实习等机会。 可见, 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已成为世界各国吸引留学生,争夺人才资源的一个共识。各国在打出“实习机会”的同时, 纷纷从移民政策、学校管理甚至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如咨询服务中心为留学生实习提供一条龙服务, 为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 二、留学教育过程中留学期望的转变 留学教育是一种跨国界的特殊教育形式, 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留学生到他国学习, 不可能呆在大学的象牙 塔中钻研学术, 他们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多方面投入, 同时它也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回报率 很高的教育形式[5]。因此, 随着时代的变化, 随着自费留学比例的增加, 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对于留学的期望, 不 像过去仅限于学习汉语和习俗文化。现在, 他们更多地考虑留学投资带来的最大化收益。他们对留学期望目标 也逐渐提高: 就个人学术期望而言, 他们希望能拓宽自身专业知识面, 增强国际化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个人职 业发展期望而言, 他们希望能培养对异文化的敏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能够利用在华学习机会 进一步实践中国现实社会, 积累一定的经验, 获得未来职业规划的目标, 为将来回国就业甚至在中国就业提供 资本。而通晓国际规则, 具备高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管理人才长期以来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和追捧。 近年来, 我国华文教育贸易吸收来华留学的学生不断增加, 但远远少于大量的境外消费( 出国留学) 的人 数。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国际教育贸易逆差。外出留学人员的外流造成了我国对发达国家的逆 向技术转让, 人才的大量流失有可能导致我国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6], 同 时造成大量的教育贸易资金流向国外。面对国际教育贸易的激烈竞争, 更要求我国的大学提高来华留学生的 教育服务质量, 借助中国高速发展的吸引力, 发挥民族教育特色来吸引海外学生。 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留学期望的转变、国际教育贸易的激烈竞争给国内大学的留学生教育体制 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大学除了给予传统的教学、学术指导、中华文化熏陶外, 还应满足留学生了 解现实中国的强烈期望, 如提供对中国国情、儒家企业管理文化、政策法律运作、社会伦理等实践方面体验的 机会。因此, 重视来华留学生的国内实习工作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来华留学生实习工作机会的意义 留学生国内实习工作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收益, 其实它对学校、实习单位, 以及对我国教育经济发展都具 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 积累在中国的实地工作的经验; 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 提高跨文化的 交际能力; 进一步对中国国情有更深刻的了解, 提高留学生回国或留华就业竞争力。对于学校而言, 拓展来华 留学生国内实习工作项目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留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符合他们的留学期望, 实现自己未来 的职业规划目标, 促进留学生学风建设, 达到培养国际化复合人才的目标。尤其连续性的实习工作促进留学生 回国后的就业, 从而提高学校在海外的知名度, 有利于境外招生。同时留学生在国内的实习工作也开通企业对 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多元文化的交融也促进学校的在国内高等学校中的声誉。对实习单位而言, 可以是跨国公 司、科研机构或工商企业。留学生实习给实习单位提供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员工合作的经验, 同时也是一条 低成本引进国际化人才的途径, 帮助实习单位发现有抱负的高素质国际性人才。 对我国而言, 留学生国内实习工作符合留学生个人的意愿, 有利于拓展海外教育贸易市场; 同时带动潜在 经济消费, 创造市场商机。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也会对中国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 加强我国与其他 国家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四、来华留学生实习工作遇到的困难 近几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相关政策的放开, 中国在外国留学生眼中越来越富有魅力。已经有越来越 多的留学生选择毕业后在中国就业, 包括大型跨国公司、知名传媒机构及各国驻华使馆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 委员会秘书长张秀琴坦言, 在中国实习是外国留学生目前遇到的较大困难, 相当多的留学生希望能够在中国 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实习, 但目前教育部并没有明确规定, 此外, 包括文化差异和勤工助学工作等也是来华留学 生所遇到的问题。国家和学校没有专门的机构接受留学生实习申请, 社会也缺乏可靠的中介向留学生发布实习信息。根据教育部《外国学生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 留学生的实习或调查计划, 由学校审定。到开放地区 和非保密单位的, 可由学校自行联系。但是,“外事无小事”, 由于没有缺乏全面的法律法规及招聘信息的不对 称, 很多学校担心承担不起留学生实习工作中发生的意外, 所以一般不会轻易推荐留学生到社会上的企业和 其他单位实习。加上国内学生就业实习的本来就处于巨大压力的背景下, 很多高等学校还没有时间去考虑留 学生的实习问题。很多留学生只能靠自己碰运气去找实习单位, 但由于身在异国他乡, 困难重重。 五、高等学校拓展来华留学生实习工作机会的思考 大部分来华留学生都是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 深知中国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贸易大国, 都 希望能通过短期的来华学习和实习工作, 将来回国能成为该国发展对华国际贸易业务或交流合作的一员, 有 的甚至愿意融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为了适应国际教育市场的需求, 缓解严重的国际教育逆差, 提高 来华留学生的国际就业竞争力, 国家、学校和社会都应为来华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工作机会。国家的移民政 策要为来华留学生的实习放宽期限, 教育部门要出台周密细致的实习政策, 而不是全部交给学校去解决。实习 工作是就业的前奏曲, 需要社会的各个部门去配合, 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当然学校要从中国国际教育贸 易严峻性的高度, 认识到做好来华留学生实习工作的责任, 利用各种资源拓展多样化的实习工作形式。 ( 一) 加强与信誉好的国际民间组织或企业的合作, 共建留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如英国帝国大学发起成立的国际非盈利性和非官方组织——爱因斯特 (IAESTE) 的宗旨就是为世界各国实用性学科( 理工科和商科学) 的大学生, 提供所在国以外的专业实习、实际工作经验和短期培训的机会。国际 设计与文化交流组织——艾迪逊中国 (IDCEN CHINA), 为各国的优秀创意人才搭建国际实习、国际教育培 训、国际设计商务活动、国际创意项目合作等专业性实习的平台。再如 2007 年中华英才网推出的“飞越重洋” 计划, 经考核通过的在校大学生( 包括留学生) , 不但有机会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参加实习, 更有优秀者可走出国 门进入国际知名企业参加实习。学校可以取得与这些组织或企业的合作, 利用他们成熟的企业信息和安全保 障, 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更多国内或国际企业、科研单位实习的机会。大力发展产学合作模式, 即企业和高等学 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员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联合协作。在产学合作工程中, 留学生就可以 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实际上岗操作机会, 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 二) 重视发挥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商贸洽谈会的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每年 9 月 8 日在厦门举行) , 是中国唯一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全国性投资促进活动, 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以招商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产品交易为主题的经贸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 专业的留学生以实习形式参与商贸洽谈会, 实习的工作可以是外事接待, 咨询导向、证件发放及后勤服务等工 作。通过这种国际性会议的实习, 留学生可以获得很多重要信息, 如到会的国内外企业的文化、营销手段、人才素 质的差异, 中国的招商引资政策及法律法规, 运作程序等, 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的行情等等, 与其在课堂的知识连 续起来, 既拓宽了专业知识面, 又了解到很多国内国际形势及实践的信息,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 这样 的实习是需要与会方和学校的共同合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学生实习前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 三) 加强留学生教学工作安排, 给他们更多形式的实习机会 对于短期培训的来华留学生, 实习主要更多的是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实习, 如组织夏令营、社会实践课题申请等形式提供体验中国国情及习俗文化的机会; 对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 大部分高等学校是融入与国内生的教学实习计划, 一些专业是学校组织学生到指定实习基地学习( 涉及国际机密专业除外) , 这是保证留学生实 习最好的保障, 当然最关键的是避免实习时间过短, 流于形式。学校也可以围绕区域经济的实际特点, 邀请学 校所在地方的校友、政府官员、社会贤达、知名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代表来校举办讲座, 招募人才, 并利用这种 资源为留学生寻求实习合作机会。在教学设计上, 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 也相当于给学生提供 亲临实际的体验。如香港科技大学 MBA 课程提供的国际经验方面, 让学生身临其境;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十 分重视案例教学, 通常收集某一公司领导决策、经营方针、产品内容、发展方向、遇到问题等企业情况并印发给 学生, 很多问题是当前企业的实际遇到的, 无标准答案, 这种居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也类似于实习体验。 |